工大要闻

【聚焦高质量 推进“双一流”之六】力学与工程学院:抢抓机遇窗口期,跨越发展不停息

责任编辑:宣传部作者:力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0-05-25点击次数:

【编者按】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是腾讯体育入选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的开局之年。为贯彻新发展理念,持续深化“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”,促进学习讨论成果转化,发挥优势,补齐短板,推动全校上下思想大解放、能力大提升,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,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,学校特在校内各宣传平台上,开设“聚焦高质量,推进‘双一流’”专栏,全媒体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,为学校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建言献策、凝智聚力。

本期推出记者采写的力学与工程学院“聚焦高质量,推进‘双一流’”专题报道文章。

  (记者 李彦)2020年是学校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第一年,也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力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始终秉承“同心协力、自强不息”的院训,坚持立德树人,围绕学生忙起来、教师强起来、管理严起来、效果实起来,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抢抓机遇窗口期,跨越发展不停息,朝着建设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奋力迈进!

  一、以学科建设为统帅,科学谋划保提升

强内涵补短板,提升学科建设水平

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,学院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迎评促建工作,确立了“以学科建设为统帅,内涵发展和实力提升为‘两翼,以本为本和‘五金’打造为抓手,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为保障,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目标”的发展规划。在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优化整合、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升级改造、工程力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着力强内涵,在高被引学术论文、科学技术奖励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、科研成果和专利转化、师资队伍学缘结构调整、实验室资源共享、地方经济服务等方面努力补短板。聘任中国科学院赵阳升院士为力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,依托学院成立新能源研究中心,下设油页岩原位开采研究所、褐煤原位提质改性研究所和深地热开发研究所,为学科发展开辟了新方向,规划了新格局,为全面助力辽宁振兴提供了新力量。2020年将举办200人规模的“东北四省区力学学术会议”,2021年将承办1000人规模的“第十六届全国渗流力学大会”,通过主办高水平学术会议,腾讯体育力学学科影响力将得到持续提升。

外引内育结合,夯实学科建设基础

学院深刻认识到,教师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。认真贯彻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及时发布了学院人才工作方案,形成了引育并举、全员参与、群策群力引进培育人才激励机制。2019年以来,学院引进东南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2人。2020年已完成校院面试6人。学院始终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,积极搭建青年教师发展平台,筑牢学科建设基石,力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。45岁以下教师中:教授7人,副教授16人。全国优秀力学教师3人,辽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 入选3人,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人,千层次人选3人,万层次人选4人,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,校青年教师提升计划人选5人,博士生导师6人,硕士生导师25人,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、中国煤炭学会、辽宁省力学学会等国家级和地方学术组织副主任委员、秘书长、委员、理事共41人次。具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经历的青年教师23人,有海外留学和访问经历青年教师8人。在辽宁省首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,二等奖2人。

筑牢思想根基,保障学科持续发展

力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相协调,统一思想,凝聚人心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坚持“以本为本”,推进“四个回归”,“党建+”的系统思维,创造性地构建了以“师德育人领头雁”“学科建设突击手”“教学改革先锋队”“支部建设排头兵”“成长互助直通车”“社会服务先行者”为载体的“党员领航 对标争先”思政教育工程,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,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,强化专业课教师“课程思政”意识,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,为力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。近三年来,学院党建工作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,并成功入选“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,获得辽宁省党建工作成果三等奖,爱国,爱校,爱我力学”主题党日活动获得全省高校“主题示范党日”三等奖;学院学生党支部入选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、辽宁省高校“校园先锋示范岗”

中国科学院赵阳升院士受聘为腾讯体育力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

  二、以一流专业为引领,全面对标“新工科”建设

坚持专业办学特色,明确力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

学院始终坚持“厚数力基础、强应用创新、高科学素养”的力学本科人才培养特色。2019年暑假,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走访多家科技公司和大型企业进行充分调研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明确和凝炼了力学本科生“五能一专型”人才培养目标,即“能坚定一颗正直责任心、能精通一门外国语、能掌握一种力学分析软件、能熟练一类力学实验方法、能参与一项科研项目、具有良好的力学专业素养”。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以培养“学术型精英”为终极实现目标,工程力学专业以打造“杰出工程师”为最终价值追求。

提高课程建设质量,打造“五金”教学工程

2017年,理论与应用力学、工程力学两个本科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均列第一名。2018年,工程力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。2019年,工程力学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学院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,工程力学、理论与应用力学两个专业协同推进,大力打造“五金”教学工程,即“金课程”“金思政”“金仿真”“金教材”“金团队”。首选4门专业核心课优先打造“金课,资助课程思政项目3项,申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,组织编写并评审出版优秀教材3部。实施青教导师计划和金牌教师挂牌制度,遴选课程建设负责人,组建课程团队,老中青结合,加强课程教师队伍梯队建设。以“五金”教学工程为载体和有效抓手,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内涵建设,发挥好一流专业建设示范和引领作用。

本科生导师制全程贯穿,高科学素养水到渠成

2019年开始,学院实现大一、大二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。发挥力学教师学术和科研优势,新生入学实行师生双向选择。大一、大二侧重辅助学业成长,大三、大四重点培养学术创新能力,本科阶段导师制全程贯穿不间断,用导师人格魅力和严谨的学术精神,潜移默化影响学生、感染学生。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、周培源力学竞赛、国际工程力学竞赛、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,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。涌现出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、校十佳大学生、校科技学术标兵等一批优秀本科生,10余名毕业生获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奖1名学生获评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本科生。

腾讯体育力学学科师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渗流力学大会集体合影

  三、以产教融合为载体,服务地方促振兴 

深化产教融合,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

学院主动作为,积极出击,倾力打通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。与北京安世亚太、深圳工勘集团全面签署院企合作协议,授权建立了ANSYS工程仿真中心,已有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工程仿真能力认证证书。利用安世亚太公司提供的云平台,共建 “ANSYS软件及应用”专业课程,开展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项目仿真,实现工程仿真实战化,产教融合为行业和辽宁培养急需的计算力学人才。与深圳工勘集团探索订单式本科生培养,联合建立实践基地,已选派2名学生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,现已签约入职。

兴辽项目稳步推进,助力辽宁能源转型

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讯体育东北、辽宁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,鼓励教师积极融入辽宁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伟业,承担在辽兴辽科研课题,优先将科技成果在辽转化,助力辽宁能源转型,服务阜新地方经济发展。海龙副教授针对阜新市转型可行模式和建议撰写了万余字谏言报告,得到了阜新市领导高度肯定和认可。2019年至今,学院教师承担在辽兴辽纵向科研项目7项共119万元,横向科研项目5项共180万元,总经费299万元,项目涉及辽宁新能源页岩气开采基础理论、煤矿冲击地压预测防治和阜新市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等领域,今年力争在辽科技经费突破400万元。

实验资源共享,支撑创新成果培育

学院现有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“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”省级重点实验室。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全校10个学院,24个本科专业,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工程力学、流体力学等10门本科课程的基础性实验、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研究性实验教学工作。学院始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为宗旨,坚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,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,增加设计性、综合性实验,注重实验过程、注重自主设计能力,建立多层次、多模块、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,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、鼓励探索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,推进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。已有一大批学生在实验室资源共享开放支持下,获得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、创新杯设计大赛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重要大学生科技竞赛一、二、三等奖,全方位保障了在辽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兴辽人才培养,有效发挥了力学实验中心的人才支撑和示范作用。

力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合影